作品类型:品牌战略规划
吉林省地处“世界黄金水稻带”,自然环境优渥,水稻品质优异,然而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有好米却没有名米。2013年,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推进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拉开了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序幕。
l 从“内忧外患”到“业界模板”,吉林大米品牌带动农民增收10亿+
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之初,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,可谓是“内忧外患”。
无品牌定位、品质定位及价格定位;“品质好,名气小”,在外发展难度较大,缺少政府层面的帮扶;大米生产加工企业不大、不强、不规范,900多个品牌“混战”;省内大米企业之间存在不良竞争现象,影响全省大米产业健康发展;缺少权威购买渠道;缺少大米种植及大米品控标准规范等等。
中麒品牌策划机构携手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,立足吉林实际,针对既有问题,瞄准消费需求,从策略定位、创意设计到持续不断的传播推广,为吉林大米品牌注入了新活力、新思想、新方法。
通过吉林大米品牌建设的持续发力,品牌影响力从无到有、从弱到强,创造了国内区域性农产品公共品牌快速崛起的奇迹。
截至2021年底,与品牌建设之初相比,吉林省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了近200万亩;全省水稻加工业产值增长了25%;中高端大米年销量由9亿斤增长到20亿斤;以吉林大米统一标识为特征的380多家直营店、600多个商超专区(专柜)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;2016-2020年连续5年,吉林省水稻市场平均收购价均高于国家最低保护价0.10-0.15元/斤,每年直接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。
这是中麒方法在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上的创新实践,也是中麒在农业产业领域实践的成功案例。
l “五个一工程”策略先行,勾画品牌发展全景图
在品牌发展当中,策略定位可谓之为根本。只有在明晰的定位基础上、策略引导下,才能在广告、营销、产品、服务、销售等环节保持统一的步调与声音,传达给消费者强有力的品牌形象。
中麒通过前期调研与市场分析,针对吉林大米品牌的既有问题,制定吉林大米品牌建设发展规划核心“五个一工程”,即:
集中打造一个核心品牌——吉林大米;
组建一个产业联盟——吉林大米产业联盟;
搭建一个电商平台——吉林大米网;
制定一套标准体系——吉林大米系列质量标准;
建立一个营销网络——吉林大米直营网络。
营销之道,策略先行。“五个一工程”作为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,过对品牌成长特性做出了科学分析,在此基础上勾画的吉林大米品牌发展全景图科学系统,对吉林大米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。
(品牌发展全景图是对品牌建设过程的宏观总结,包含了品牌从起步到发展不同阶段需要思考的方法和所需要的资源。)
l 打造区域特色,破局大米品牌同质化之痛
吉林大米生长环境优、稻米品质好。但进入市场后发现竞争异常激烈,产品同质化严重,全国万余个大米品牌无不在强调产区、品种、种植等支撑点,成本战、价格战战况焦灼。
为应对稻米品牌无序混战之痛,吉林大米着力思考如何将产地价值显性化。中麒认为,产地资源的运作,能够促使消费者加深对区域农产品“稀缺性”的认知和联想,只有形成这种与竞品高度差异化的认知,并将产地资源进行故事化传播,产地资源才能强化品牌的实际价值。因此,中麒聚焦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域特点,包装打造东部火山岩大米、中部有机大米、西部弱碱大米三大特色产品体系,彰显吉林大米品牌特色,给予消费者购买理由。
(吉林大米东、中、西部特色。)
吉林大米在特色卖点基础上推出“吉林大米,好吃、营养、更安全”的广告语,成功解决了Who和Why的问题,及我是谁(品牌个性及特点)、消费者为什么买我(利益点与支撑点)的问题。
l 多措并举,好米变名米,名米卖优价
在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推进过程中,中麒高度重视多元利益群体的融合,立体化推介,多元化传播。综合运用各种媒介,实施线上线下组合推广,最大限度地覆盖目标群体,实现品牌影响力的快速提升。
通过实施“四大工程”(媒体传播、品牌“行走”、文化挖掘、主题公关),让吉林大米“电视有影、广播有声、站场有牌、网络有事”。实现品牌推广自主、持续、可控的发展目标。
把好米变名米,名米卖优价,始终是吉林大米品牌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从形象建立与塑造,渠道开拓与对接,再到将营销的触角深入到市场末端,站到消费者面前,吉林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最大的成功不是完成了“品牌包装”,而是切实的为企业和产业打开了目标市场,带来了实效利益。
总结:
中麒品牌策划机构以吉林大米品牌发展宏观规划为切入点,以政府资源、社会力量和媒体宣传报道共同推进,通过政府、专家、消费者等关键角色,围绕吉林大米发展战略、发展前景展开探索与落地,为吉林大米的品牌发展提供更多、更广的战略思路与支持,塑造吉林大米高端品牌形象,提升吉林大米价值。
中麒三大关键战术:
1. “五个一工程”策略先行,勾画品牌发展全景图。
2. 打造区域特色,破局大米品牌同质化之痛。
3. 多措并举,立体化推介,多元化传播。